华恒生物IPO短债缺口17亿郭恒华高薪挖来大客户副总裁

来源:bob网站    发布时间:2025-11-11 04:13:16

  二十年前,41岁的郭恒华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辞去国企高管职务,投身创业。

  郭恒华毕业于合肥化工技校,1982年,刚满18岁的她被分配到合肥化工厂(安徽氯碱化工的前身,现中盐红四方),一干就是20多年,从基层做到了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2003年,身居高位的郭恒华离开老东家,筹备创业。两年后,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华恒生物(688639.SH)诞生了。

  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华恒生物凭借技术突破成为全世界生物基商品市场细分领域龙头。2021年成功登陆上交所,截止11月7月收盘,A股市值约90亿元。近日,华恒生物又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近年来,为抢占市场占有率,华恒生物持续扩张。但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产能利用率仍高达107%。此次赴港IPO,公司计划公开募资再度升级产能。

  华恒生物的前身华恒有限成立于2005年4月,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公司由郭恒华、郭恒平兄妹二人控制92%股权,张学礼持股8%。

  2016年6月,华恒生物曾递表上交所主板,但次年12月撤回上市申请。外界将中止上市的原因,与2017年2月、6月郭恒华因债务导致的法律纠纷、股权冻结联系起来。

  时隔四年,股权冻结问题得以解决,华恒生物成功登陆了科创板,以23.16元/股的价格发行2700万股A股,募资净额5.59亿元。

  此次递表港交所的前一年,华恒生物刚刚完成定增,向9名投资者合计发行2112.25万股A股,募资净额6.84亿元。

  穿透后,投资者多为国企及知名投资机构,包括国元金控、长春金控、厦门钨业、湖北文旅、广东开发区控股集团、基石资本、君来资本等。

  募集资金用于建设“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和“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投资进度已全部达成,但投产日期出现延期。今年9月,华恒生物公告,拟对 “苹果酸联产色氨酸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2025年延期至2026年10月。

  递表前,郭恒华直接持有公司18.08%股权,并经过控制宁波睿合远、恒润华业以及与胞兄郭恒平的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公司30.78%表决权。

  郭恒华现年61岁,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给大了她两岁的郭恒平安排了非执行董事的职位。另外4名执董分别是张学礼、张冬竹、樊义和Mao Jianwen (毛建文)。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是做传统化工制造,但郭恒华深知这条赛道的前途并不明朗,因此一直在寻找绿色环保产品,一款叫作丙氨酸的小众产品走进了她的视野。

  彼时,丙氨酸主要是依靠化学合成,关键要靠掌握新技术的高品质人才。郭华恒为了寻找人才,不惜通过跑产业大会、给研究人员写信等方法,终于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结识了张学礼。

  当时,这位刚回国不久的“80后”青年教授,手里正握着全生物法生产丙氨酸的技术。履历显示,张学礼拥有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微生物学和细胞科学系博士后学位,毕业后留美任教,担任研究助理教授。

  2013年11月,华恒生物完成股改那年,张学礼以董事身份加入了,并以技术入股。截至2025年9月末,张学礼直接持股3.01%,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目前,张学礼还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但他的薪酬(包括薪金、津贴、酌情花红、实物福利及退休计划供款)是华恒生物执董中最低的。2022年-2024年,张学礼薪酬分别为25.6万元、25.9万元及26.7万元,其他执董则在百万元左右。

  Mao Jianwen (毛建文)在加入华恒生物次年,就成为公司薪酬最高者。2022年-2024年,分别领薪163.8万元、169.2万元及181.8万元。2025年上半年,其薪酬再次登上新台阶,达到227.5万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水平。

  毛建文目前还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美国业务发展。加入华恒生物前,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毛建文曾担任巴斯夫(德国一家化工企业)全球副总裁。

  不止是毛建文,2025年上半年,华恒生物执董集体涨薪,尤其是郭恒华、张冬竹和樊义,上半年各领薪139.2万元、113.3万元及102.1万元,半年薪酬达到百万级别,同比2024年上半年翻了一倍左右。

  瑞财经《预审IPO》注意到,此次IPO前,公司有两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包括刘志成、邓杰勇,离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其中,刘志成最后职位是MA项目经理,邓杰勇为秦皇岛华恒高级经理。

  生物基产品被认为是“碳中性”的,在全球石化资源日益匮乏、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生物基产品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为基础,发展可持续、可再生且环保的“绿色经济”,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华恒生物便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专注于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开展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生物基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氨基酸系列新产品(主要为丙氨酸系列、L-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维生素系列新产品(主要为D-泛酸钙、D-泛醇、肌醇);其他生物基产品。公司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食品和饮料、先进材料、植物营养等行业。

  目前,华恒生物已在行业细分市场存在广泛的影响力。以2024年收入为衡量标准,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招股书提及,当前,生物基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而优质绿色原料的供给未能赶上,仍存在缺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生物基商品市场由2020年的228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

  4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预期将由2030年的801亿美元进一步增加至2035年的1091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3%,而2030年至203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4%。

  同时,国内的生物基商品市场由2020年的86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4%,并预期于2030年进一步达到397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2.2%。市场空间广阔。

  站在行业风口上,华恒生物实现业绩攀升。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生物基产品销量分别为6.21万吨、7.98万吨、10.75万吨及7.46万吨;各期收入分别是14.19亿元、19.38亿元、21.78亿元及14.89亿元,持续增长。

  近年来,合成生物行业入局者众多。上市企业包括丰倍生物(603334.SH)、凯塞生物(688065.SH)、金丹科技(300829.SZ)、万华化学(600309.SH)、元利科技(603217.SH)等。据天眼查,近3年成立的、营业范围包含“合成生物”的公司数就高达9万多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华恒生物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自2022年以来,公司维生素系列新产品售价持续下跌,由2022年的8.95万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1万元/吨,降幅65.25%;同期,收入占比7成左右的氨基酸系列新产品价格,也在波动中下跌了20.63%至1.5万元/吨。

  受售价下跌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维生素系列新产品收入同比下降了4.87%。

  产品价格下滑,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是38.7%、40.4%、24.8%及23.5%,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水平较高峰时期跌去了16.9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维生素产品毛利率仅有6.6%,同比减少29.2个百分点;氨基酸产品毛利率为30.4%,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报告期各期,华恒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3.19亿元、4.47亿元、1.85亿元及1.09亿元,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同比分别下滑58.67%、26.25%。

  从销售地区来看,华恒生物境外出售的收益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10.7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接近一半。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最大客户A是一家德国企业,向其销售金额分别为2.18亿元、2.56亿元及1.38亿元,占比15.4%、11.8%及9.3%。

  根据推测,该客户A应是巴斯夫,早在2013年便与华恒生物建立合作。据公司在上交所的招股书,2017年-2020年上半年,巴斯夫为公司贡献50%左右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司执董兼副总毛建文曾是巴斯夫全球副总裁以外,公司执董、副总兼财务负责人樊义也曾在巴斯夫任职,担任大中华区财务部经理、大中华区并购负责人。

  自上市以来,华恒生物将公开融资累计获得的13.25亿元,主要砸向产能建设。长丰、秦皇岛、巴彦淖尔、赤峰四大生产基地拔地而起,2024年总产能达10.92万吨/年,其中,丙氨酸3.65万吨/年,缬氨酸6万吨/年。

  产能利用率拉满,公司存货规模升高,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1.36亿元、2.26亿元、4.07亿元及5.09亿元,主要是制成品和原材料大幅度的增加。存货周转天数由51天增长至72天。

  大规模扩产,华恒生物固定资产规模扩大。报告期内,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金额分别为9.52亿元、26.2亿元、32.13亿元及34.06亿元,期内增长了2.58倍。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13.67亿元,最重要的包含“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2.14亿元,“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4.37亿元,“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建设项目”3.38亿元,“75T锅炉和液糖扩建项目”0.81亿元,“交替年产6万吨三支链氨基酸、色氨酸和年产1万吨精制氨基酸项目”2.62亿元。

  大量资金投入产能建设,华恒生物投资活动现金流呈现净流出,报告期各期分别为-3.42亿元、-11.27亿元、-9.3亿元及-2.61亿元。

  而由于借款以及定增融资,华恒生物融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入,期内分别为646.1万元、10.25亿元、7.81亿元及1.5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9亿元,短债为5.51亿元,存在1.72亿元短债缺口。

  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华恒生物将用于全球扩张业务合成生物使能技术、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产能升级;运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法律顾问:金杜律师事务所、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有限法律责任合伙、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浙江各地2025年前三季度GDP:杭州16900.22亿,金华反超台州

  抖音回应“卖茅台低于市场价将被罚”:属于误读,系重点治理以“虚假低价”为噱头的违规引流等行为

  实拍体验本田Super-ONE PROTOTYPE:能量产的极致超级K-Car

  “鹅城”哈尔滨,全城见企鹅!哈尔滨极地公园规模最大“淘学企鹅冰雪巡游”11月15日全城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