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张焕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材料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蒙大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胡石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红义,中国核学会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金英,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院长姚军,中物院应用技术中心原主任高文,湖南大学副校长蒋健晖,华龙一号副总师、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争光,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所长张劲松,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战略新兴中心主任、中物同位素技术(宜昌)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昕及宜昌市委主要领导及负责、行业专家、企业家等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中国同位素技术起源很早,硼同位素应用市场良好,产业化关键且重要。但目前国内还不能自主生产,市场相关这类的产品依赖进口,不足以满足需求,技术落后,受制于人。胡石林院士深耕同位素分离领域,已经先后建立了碳、硼等同位素生产工程,技术成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为我国核能安全、产业升级及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核电市场不断拓展,核技术产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兴电子行业的发展,硼同位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国内富集硼同位素产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胡石林院士带领团队已经突破低温精馏法分离硼同位素全套工艺流程,并已落成产业项目,期待工程尽快投产达效,实现硼同位素产品的全面国产化,推动核能安全升级、医疗技术革新及高端材料自主化。” “核技术应用是少数符合四个面向的高科技前沿领域,与国家九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均存在深层次地融合,切合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我国同位素产业产值距离世界中等水准尚存很大的差距,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硼同位素是核技术应用的典型重要代表,依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及预期,国内硼同位素商品市场缺口还很大,大规模自主可控供应势在必行。” 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红辉会见了院士一行。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宜昌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他表示,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当前,宜昌市坚持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水平发展为第一个任务,市委市政府将为公司发展筑牢坚实保障,确保同位素分离项目顺利投产,使企业和人才能在宜昌安心“扎根”、无忧“生长”。 他指出,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宜昌打造千亿级特种材料产业集群。未来,希望双方依托这一优质项目共同深入推进在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实现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赋能,在机制体制中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的创新生态体系新样板,推动双方一同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高度。 中物同位素技术(宜昌)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昕在发言中表示,这一个项目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填补了国内高丰度硼同位素规模化生产的空白,更在于它承载着科技工作人员的集体意志。“没有独立的同位素生产能力,谈何核大国地位?”陈昕直言,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中国科技工作人员必须“站着抗争,更要站得稳”。他引用林则徐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呼吁企业家将发展罗盘对准国家战略需求,在百年变局中书写真正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