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几个经典的例子,希望你能从中体会到有机全合成的魅力。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四个物质的合成,分别是1. 尿素的合成;2. 托品酮的合成;3. 奎宁的合成;4. 利血平的合成 在1828年之前,化学家们已经能从生物体中获得有机物,比如尿素、酒石酸、柠檬酸等,但是他们还不能人工合成任何有机物。因此他们都以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的细胞中受到一种特殊力量——生活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出来,因此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这种思想被称作活力论[1]。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图用无机物质氰酸钾与硫酸铵来合成氰酸铵,结果却得到了有机物尿素。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纯粹从无机物制备得到有机物的例子——它说明了不需要生活力也可以合成有机物,至此宣告了活力论的死刑[2]。1845年Kolbe合成了醋酸更是为活力论钉牢了棺材钉[1]。 托品酮是合成可卡因的前体,最早由德国有机化学家里夏德·维尔施泰特(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于1901年合成。 维尔施泰特以环庚酮作为起始原料,经过15步合成了托品酮。尽管路线中每一步的产率均较高,但由于步骤较多,使总产率大幅度的降低,只有0.7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你有一公斤的起始反应物,最后只有7.5克进入到了产物之中。。。尽管如此,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他的合成路线] One-pot synthesis)就以17%的产率合成了托品酮——经改进后还可以超过90%[3]——产率提升了100倍以上! Woodward)提出希望人工合成它。在当时,有机化学总体上还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家一致认为如此复杂的分子难以被人工合成出来。1944年,Woodward和他的学生成功地合成了奎宁——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事实:有机合成可通过反应和结构的知识理解并进行有机合成[4]。相较于Woodward其他的合成来说,这个合成并不算复杂,也不算顶尖,但是该合成是Woodward一生完成的无数极端复杂而精妙的合成里的第一个合成——它开启了一个纪元。 MIT)录取,但是一年后因为除化学外其他成绩太差被劝退,由此可见大神也偶尔会有挫折,不会一帆风顺。18岁时他再度被MIT录取,19岁取得学士学位,20岁取得博士学位,并且20岁时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助理教授……Woodward因其在合成复杂有机分子方面的贡献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奖,但是他的成就远不止如此。比如,Woodward在通过对维生素B12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观察的研究,与罗尔德·霍夫曼共同提出了预测周环反应过程中产物立体化学的规则(后世称其为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4]——而霍夫曼则因此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Woodward已于1979年去世而无法获奖。如果Woodward当时还在世的话,将成为少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6] 不知北大著名的Cyclization Pei教授对此有没什么想法[7])以及多个手性中心(在上图中已圈出)——如何在保证手性的情况下合成这么多的环是个巨大的问题。这个合成相当的复杂,我不可能在这里面面俱到,有兴趣的朋友能自己查阅有关书籍,或者可以看这个Youtube视频的介绍[8]。利血平一共有A-E五个环,被圈出来的全是手性中心,并且C3在酸性条件下还能消旋。所以,如果先合成了C3,则后续步骤不能用酸性环境——那将限制很多反应的应用;如果最后合成C3,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希望的立体构型。那怎么办呢?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一会儿讨论。另一个大难题就是表征问题。Woodward完成这个合成的时间是1958年,而当时并没有商业化可用的NMR 。如何不用NMR来验证自己每一步的产物也是个难题,但Woodward运用自己高超的对仪器分析运用的能力解决了这一难题。 利血平的合成路线很复杂,在此我挑选较为重要的地方介绍一下。Woodward合成路线的特点是对立体化学进行了巧妙的调控。比如他一开始使用了D-A反应来合成E环( 化合物4),这样合成E环的同时还留下了一个双键,从而为后续的加成做准备。如果这时直接再环氧化并取代的话,由于位阻的方向是不能得到正确的立体构型的。所以他额外做了一个五元环(化合物7),调整了位阻的方向使得后续能够生成正确的立体构型。之后通过Zn还原并开环,得到了化合物13,就是想要的立体构型了——后续反应都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这些巧妙的操作在他对于C3的处理上来说依然是小巫见大巫。下面让我们来看看Woodward是怎么样处理C3手性问题的[5][8]。 化合物17)和朝上(化合物21)也会形成平衡;21也有两种构象,其中21a占主导。如果将17b中标黄的部分连接起来,那么由于位阻的缘故平衡就会大大向21b移动,从而最终从17转化为21,这样只要后续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就能得到正确的立体构型21了。这也是怎么回事合成中又经过18-20的形成内酯的步骤。Woodward的合成方法告诉人们通过透彻和理性的规划,立体专一的合成是能轻松实现的。众多他的合成工作采用的是通过引入刚性结构因素于分子中,迫使分子形成某个特定结构——他的这种首创的思路现在已经变成一种研究的标准方法[4]。Woodward,使得有机合成成为了一门艺术。 Woodward的合成方法虽然很漂亮,但是很难被其他人复刻——他的一些想法好像都来源于直觉。比如像我等普通人,很难去想出那么漂亮的合成路径。而随着天然有机物的种类雪崩式地增长,有机化学家们急切地需要一种标准化的思考方式。逆合成分析法应运而生——它的实质是对目标分子的分拆,通过分析目标分子结构,逐步将其拆解为更简单、更容易合成的前体和原料,从而完成路线的设计。以下是一个课本级别的逆合成分析的思考例子 [7]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教授,因其出竞赛题青睐出成环的题目而被网友称为“裴成环”。到了2016年,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发给裴坚的名牌也变成了“Cyclization Pei”。 [9]虽然1956年就有第一台商业化的NMR了,但是当时的技术还不足以使其在有机化学领域有所作用。